爱因斯坦说:我没有特别的天才,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。当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,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欢快地把它吃掉。但是当一个人看到苹果落下来时,会产生疑问,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,并对答案苦苦求索。这是因为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而对于孩子们而言,从诞生的那一刻起,他们就在通过思考与探究触摸、发现、理解身边的世界。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: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,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。
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,适当激发孩子对事情的探索欲是启蒙科学素养的第一步。虽然现在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,但具体落实到生活中,很多家长还是表现得手足无措,甚至无意间正在扼杀孩子的科学探索欲。
下面,Chevady列举同一个场景两个不同结果,来与家长们详细分析。
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肯德基吃东西,小朋友一直闹着要喝可乐。
这位妈妈很严肃的说到:“小孩子不能喝可乐”
孩子疑惑地看着妈妈:“为什么我不能喝可乐呢?”
妈妈不耐烦地回答:“哪有这么多为什么?可乐喝了不好,不能喝。”
思考:生活中,家长们简单敷衍的回答,也会让孩子的思维也“停”在问题前!
同样的情境,另外一位妈妈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:
“宝贝,妈妈不是不给你喝可乐,而是因为可乐里面含有很多的糖分,会让小孩儿变得很胖;另外可乐里面的小气泡里面是CO2,是一种酸酸的物质,会腐蚀我们的牙齿;最最重要的是可乐里面含有咖啡因,会影响小朋友智力发育,让小朋友变得笨笨的,所以妈妈才不允许你喝可乐。”
思考:这位妈妈的回答细致且耐心,引导孩子思考,满足TA的好奇心,更帮助孩子打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!
科学启蒙要从娃娃抓起
其实,3-6岁正是孩子的科学启蒙敏感期,比如对细小事物的敏感、对未知的敏感、对自己身体构造的敏感等,这些敏感交叠到一起,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孩子化身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让大人不知所措。
如果一个这样的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,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就会得到好的呵护;相反,如果这种问题常常被粗暴地拒绝,被爱因斯坦称之为“神圣的好奇心”就会被扼杀。在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,对孩子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建立有着极大促进作用。
在生活中,常见的油、盐、酱、醋其实也都蕴含着科学知识,我们可以从这些熟识的东西入手,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,并通过做小实验,来提升孩子的实验能力、动手动脑能力。
在这里,Chevady整理了几个可以在家里完成的亲子趣味小实验。一起来看看吧
(1)隔空取物
材料准备:2个纸盘、一块干燥毛巾
操作步骤:
1. 用干燥毛巾在2个纸盘上快速摩擦,以产生静电;
2. 把2个纸盘背靠背叠加在一起时,把手按在上面的纸盘上,纸盘看上去就像吸附在手上的一样!
(2)生气的气球
材料准备:塑料瓶、小苏打、白醋、气球
操作步骤:
1. 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白醋;
2. 在气球中装入小苏打粉末;
3. 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;
4. 提起气球,让气球中的小苏打粉末进入塑料瓶,观察现象,气球自己变大了。
(3)彩虹盘
材料准备:一个白盘子、一把彩色mm豆、一杯水
操作步骤:
1. 把彩色mm豆在盘中摆成一圈;
2. 倒入适量的水;
3. 彩虹盘就形成了。
(4)神奇抽水机
材料准备:吸管一根、塑料杯一个、剪刀、透明胶、牙签一根、色素
操作步骤:
1.先把吸管的U字部分,用胶带黏牢;
2.用牙签和剪刀在杯底戳一个洞,刚好能通过吸管就行;
3.拿个杯子接着,让孩子边倒水边观察:当水位还没过吸管顶部时,没什么反应;
4.但水位一旦高过吸管顶,水竟然从吸管口往外流,一直流到一滴不剩!